小渔村里的大国工匠
木船静卧于辽东湾的潮间带,与海、码头、泥滩融为一体,自然而和谐,以至于容易让人忽略背后的文化成份。几年前,就像很多盘锦人不知道盘锦有海一样,作为一名传统文化工作者,我也不了解本地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,更谈不上情感部分。渔村偏居一隅,史料大都记载很少,二界沟也不例外,想探寻关于海洋的手工技艺,就要与渔民接触,因为他们是传统文化的载体,也是“工匠精神”的践行者。熟悉后才发现:对他们来讲,技艺就是吃饭的活计、就是生活。
初识掌作
真正意义了解海边的传统文化,得从2013年二月初二那天谈起。龙抬头之日也是当地破冰开海之时,一个“开”字,让朝阳下的二界沟码头格外忙碌。我调研的项目必须在太阳升起前结束,初春海边的清晨寒意十足,不到七点调研就结束了。因为前期接到领导的指示,与渔民的闲聊中就问及造船的细节,渔民忙着拉网,头也不抬给我指了个方向,说:远航船厂正排着呢!顺着一条弯路,就着铿锵的凿击声,好不容易摸到现场,却是大门紧锁。还好墙头不高,加之身材灵活,一番努力后跳墙成功。还没来得及细看,一声喝问:你是干什么的?顺着声音望去,一个衣着普通的、大约50岁的工人站在我侧后方,这就是我与张兴华的第一次见面。
他是个比较慎言的人,初次接触,交流并不多。临走前扔下一句:“三天后上大鼻子,你来不来?”三天后,天没亮我到了船坞,拍了很多照片,一直到他喊我吃饭,可能是兴奋的原因,看到早饭才有了饥饿感。话题就从呛面饼和玉米糊糊开始,并且了解了很多。张兴华,1964年10月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堽城镇侯家庄,18岁在宁阳三中高中部毕业,因为家里原因放弃继续求学,干了一段农活儿,后来随亲属到二界沟从事木匠,当地也叫“旱作”。一次偶然的机会加入当时二界沟镇养贝厂船厂,张兴华改做“水作”,也就是造船的木匠。先后师从孙青山、李丛荣、赵俊海,开始跟着老师傅们排船、修船。对于排船技艺,张兴华天赋极高,加上自身不懈钻研。21岁时,张兴华就可以独挡一面,成为排船大工,后来,他又学会了画图放线,23岁可独立排船,成了一名掌作!并且一直干到现在。造船对他来说,是吃饭的活计,也是生活。
这算文化吗?
就当时而言,排船作为一项非遗资源,非常不错。不幸的是,我接到相关领导的指示,让"排船"申遗!因为当时省级非遗申报材料已经上报,排船要申遗相当于重新走一遍程序,相当于追末班车,想想"万水千山的坎坷"就头晕。没办法,项目优秀、领导重视,不能差在我这儿。又见张兴华,谈及申遗一事,他问道:排船算文化吗?我说:必须算!三周后相关材料报到省里,半年后,二界沟排船被省政府公示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。不久,张兴华被认定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,至此才算初步了解张兴华。
我就是个木匠
在二界沟木匠有"水作"、"旱作"之分,传统木作营造技法是个大概念,水作单指造船的木匠,有自己独立的技法体系。至于孰高孰低,真是不好评判!二界沟东岸有一排船坞,九十年代曾经有10多个排船的掌作,如今只剩张兴华一人,每每提到这,张兴华总是有点小自豪。张兴华当过十年船长,对大海感触颇深,用他自己的话讲,跑船太苦了!海上没有什么经验,只有教训!老渔民对大海心存敬畏,他们关于出海的认知,大都来源于事故、教训,排船也是一样。渔民在选择掌作前,要看木船的结实程度、保养成本、捕捞能力等等,这种思维方式也是辽东湾海边的自然法则。
算一算,张兴华沉浸排船一行34年,对于排船技艺的贡献也是可圈可点。从开始的主动学习,到后来不断完善提高,他坚定、专注、执着,把排船视作生活、事业,也当作艺术,只是他自己不知道而已。他对捻船技艺的改进被收入《国家木质渔船捻缝检验规则》,对"水密隔舱"的使用,得到世界级非遗"福船水密隔舱技艺"主要申请人郑长铃先生的认可。他说:我就是一个木匠,不能干丢手艺的事儿。
二界沟的排船大都"空口无凭",就靠信誉和承诺,起初我实在无法理解,接触渔民后逐渐释然,凭的是信任。辽河口是中国纬度最高的河口,冬季也是排船的季节。一到冬季,本地有"船上坞,人猫冬"一说,每年十二月份,张兴华的远航船厂就停满了渔船。有的船停了好几年,管理费比船都贵啦!他说"渔民都不容易,放着吧!"和过去"喊着号子、人推马拽"不同,如今的上坞依靠"牵引机、钢丝绳、轨道"就可完成,我逗他:你把渔家号子整没了!他则是一脸的无辜,时代在发展,没有绝对的"原汁原味"。排船也是一样,破较大的木头时,过去得用"戗锯",需要搭上木架子一个人站在齐人深的坑里,与地面木工配合完成。现在一台电锯解决问题啦!我问他:“那就没有纯手工的工序啦?”他说:“有啊!当然有!船的第一个构件龙骨,必须老木匠用斧子砍出来,因为船上所有的构件都安放其上。还有大鼻子(艏柱),这两个构件太重要啦!尽量少用机器”。
近年来,国家倡导铁船、玻璃钢船,传统的木船面临困境。今年张兴华才排了两条船,偌大的船厂略显空荡。趁着时间充裕,他去了南方,看到木船大都变成船模展示在博物馆里,加上目前渔船修造的现状,排木船面临着巨大的压力,他也有了危机感。凭他的技术,如果想挣钱,方式有很多。闲聊之中,张兴华说:“省外有人想请他过去”。我说:“你不仅仅是工匠,还是省级非遗传承人,有些责任你得承担”。他说:“尽量吧!”
今年5月2日开始,中央电视台《大国工匠》栏目摄制组对他进行采录,他又忙起来啦!昨天他特意告诉我,他的采访10月5号晚21:30在央视新闻频道播出。我让他谈谈感受,他说:就专注敬业而言,央视比我们做的好!
后记:央视《大国工匠》来盘锦采录一事,得到盘锦市委宣传部和市文化广电局的大力支持。我市的省级非遗“二界沟排船制作技艺”代表性传承人张兴华被确定为采访对象,本次采录历时50多天,又经过多次补拍,方才通过。有朋友建议我写点东西,动笔之后,很多跟张兴华接触的画面就浮现出来,与其说是写,不如说是还原。在节目即将播出之际,用这种笨拙的形式来展现我眼中的大国工匠和工匠精神,与大家一起分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