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首页文物非遗 >非遗保护
非遗保护

插一把秧苗,植下一片丰收的稻儿

时间:2017-06-21来源: 浏览次数: 文字大小::  

《印象辽河口》舞台上空回荡着古朴的红山陶乐,两位着长衫的老者娴熟地敲击着好似编钟一般的瓦片。在他们头顶,天空澄澈,蓝得没有一朵云。上万的人群聚集在此,赶赴一场属于农人的盛会“中国盘锦第四届插秧节”。
    九十岁的母亲盘腿坐在木质演出场地的边缘。她微微地扬起头,用她微弱的视力捕捉着场地中央的每一次演出,愉悦而满足。我想,那啾啾鸟鸣,一定带她回到了故乡的丛林。那高亢的打夯号子,或许会勾起她不少过去的记忆。当年老家的三间房子垒起来的时候,芦苇做顶,一大群的男人们喊着号子架上去。嫂子们忙碌在厨房,一大盆炸麻花正滴着香。
    春耕对于母亲是最为家常的事情了。每当布谷鸟在田野上鸣叫,布谷,布谷,农人的春耕就开始了。小满时节,万里皆春耕。在我们老家,春耕是从拖拉机彻夜不停的轰鸣声中开始的,新鲜而肥沃的泥土被翻转上来,为春耕做最充分的准备。灌溉的沟渠好似一夜之间就丰盈了,它们吟唱着欢乐的行板,奔流向四方格子的水田。这时候,农人们匍匐在大地的身影成为天地之间最寻常的风景。只几日,水田里插满了碧绿的稻苗。
    如今,插秧机轻巧地驶过,机身上一丛丛新绿的稻苗蓄势待发,那现代的耕种人操纵着它,插秧机所过之处,稻苗整齐地插在水田里,真神奇。
    母亲讲,她经历过旱田改水田。种旱田的时候,种的是高粱。等到改成了水田,家里就开始吃上大米饭了。米饭香,不吃菜也能吃上几碗。母亲伸出手来,认真地比划着说。一个人种七方田,累得直不起腰。当年她赤脚下田,一根一根将稻苗麻利而精准地插入水田。她插秧可是把好手,插得快,还得过一朵大红花。
    我未曾插过秧苗,但是春耕前清洗育苗用的大棚膜可是娃们的专利。母亲们从家里抱出一捆捆“塑料布”,浸泡在池塘边缘。我和小伙伴们就光着脚去踩洗。池塘的水,在五月的时候,就开始微微地有些热度了。我们几个娃光着脚下水,水温柔地漫过我们的小腿,我们踩啊,洗啊。过几日,大地里会开出一朵朵白色的塑料花,那是稻苗在孕育。
    广场上开始上演热烈欢快的东北大秧歌。红色印花衣衫舞动成一股欢快的溪流,在开怀的欢笑中,几个金发碧眼的外国留学生也加入其中。看来,我们的大秧歌也走向国际了。回程的路上,大巡游的鸭子们欢快地从我们身边颠颠地走过。母亲不时地叨念着,来着了,来着了,好看,好看得不得了。
    我无比幸福地挽着母亲。远处,一方方水田映着天空的影子。春种秋收,这件事在这片土地上无数次地重叠着,在这片孕育着希望的土地上,农人就这么世世代代耕种着,将一家人的生计与梦想植入大地,将质朴的人生写进广阔的天地之间。插一把青翠的稻苗,植下一片丰收的稻儿。